海山变更法人,海南法人变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山变更法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海山变更法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朝汉化不彻底很快亡了,北魏汉化很彻底也很快亡了,怎么回事?

元朝根本没有走汉化的道路,所以民族矛盾一定很尖锐,所以很快亡了。

海山变更法人,海南法人变更

北魏实行全面汉化的道路,要求鲜卑族只能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全面推行汉人风俗习惯,可惜北魏孝文帝死的太早,他一死国家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鲜卑贵族反扑,最后失去政权。所以北魏灭亡不是因为汉化彻底,而是没有坚持下去!

真正彻底汉化的是清朝,清朝虽然在政权上国家体制没有完全汉化,但是在文化上尊孔,实行科举完全笼络了士子之心,实际上施行的渐进式汉化,如今满族与汉族已无甚区别,所以清朝成功了!

历史已经证明,要想统治中国,唯有融入华夏文化,否则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的人太多、文化太强了。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可谓是风光无限三千年,曾经统治过中国大地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进行过汉化改革。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彻底汉化的鲜卑族政权北魏,以及汉化失败的蒙古族政权元朝。并且二者在汉化之后都快速的进入灭亡阶段。

元朝灭亡的和他汉化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蒙元政权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压制汉族士人和汉人,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北魏是通过强制手段使鲜卑族进行汉化的,在这过程中就遭到了相当多的鲜卑贵族们的抵制,所以在统治者内部就出现了分裂的矛头,所谓是物极必反。

一、北魏和元朝的国祚

蒙古帝国自铁木真1206年称汗到蒙古林丹汗1634年去世,蒙古黄金家族共统治了428年。而统一中国的蒙元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97年,所以在中国大一统王朝史上,可以说元朝是不入流的,而且元朝的大一统局面也仅维持了89年。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北方统一政权,从公元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恢复代国开始,到公元534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统一北方的元魏(拓跋魏)政权共存在了148年。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时间最长的政权,并且结束了长达123年之久的五胡十六国混乱的局面,使得北方得以休养生息。

蒙元政权和北魏政权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他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的是,他们都为中央集权和民族大融合做出了贡献,并且他们所创立的一些列制度都深深的影响着后世中国的发展,如北魏创立的均田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等。

蒙元政权和北魏政权不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进行过汉化改革,结果是北魏汉化很彻底,然后迅速走向灭亡;蒙元汉化很失败,然后迅速走向灭亡。

二、从孝文帝改革到两魏分裂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亲政,他先是以南征为借口迁都洛阳,为接下来的汉化改革做铺垫,而后又分别改革管制,鲜卑人穿汉服禁胡语,并且为了保证汉化成功,还规定鲜卑姓氏全部改为汉族单姓,入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为刘氏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中,汉化最为彻底的一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但使鲜卑族在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而且还大大的缓解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便开始的民族隔阂,使得中原文化在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得以复兴。

北宋欧阳修评价孝文帝:“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北魏孝文帝虽然通过强硬手段进行了汉化改革,但是由于其英年早逝,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仅执行了9年。而他的后继者宣武帝元恪,虽然在登基之后继承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但是由于北魏统治阶级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加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对人民的不断压榨,致使民怨四起,各地起义不断。

同时,由于孝文帝的改革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导致世居镇守北境的“六镇”在身份上沦为身份低下的边民

而随着迁入洛阳的贵族集团法人腐朽败落,因此六镇军民的不满声音水涨船高,最终酿成了“六镇起义”的局面发生。六镇之乱使得北魏元气大伤,并且使北魏朝廷从此落入以尔朱荣为首的北镇豪强、酋帅集团手中,并最终导致北魏分裂。

北魏汉化改革,虽然是中国少数民族汉化改革中最成功、最全面的,但是北魏的汉化改革并不是最彻底的,尤其是在对待六镇等问题上没有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军队起义;而对待汉化的鲜卑贵族,则效仿汉族世家门阀制度,由此导致北魏政治日趋腐化阶级矛盾格外突出。

三、从“大哉乾元”到元惠帝元北遁

蒙古的汉化从窝阔台汗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窝阔台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开科取士,由此便开启了蒙古政权的汉化之路。

到1271年,忽必烈登基称帝后发布《建国号诏》将“大蒙古国”国号改为“大元大蒙古国”,而“大元”二字则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而后将元朝首都迁到大都,并采用华夏的年号制度,建元“中统”。

其后元朝的统治者在汉化的问题上出现了忽冷忽热的局面,并且为了维护蒙古贵族们的权益,在元朝中央依然保留着草原制度,所以导致蒙元在汉化的问题上并不想北魏那样全面、彻底,这也是为什么元朝在灭亡后依然以北元和鞑靼的身份活跃在蒙古高原上。

那么元朝为什么在中原统治了九十多年之后就进行不下去了?

1.帝位继承导致争权夺利

元朝作为大蒙古国的大本营,依然保留着蒙古旧制度“忽里勒台大会”,即老皇帝死前如果没有确立继承人,需要召集蒙古宗亲和大臣一起推举新的君主,但是由于蒙古贵族各方势力都比较强大,所以元朝多位皇帝都是死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皇位不保自然政局不稳,由此是元朝灭亡的第一要素。

2.统治者汉化不深,民间言论相对自由

由于元朝大部分皇帝汉化程度都不深,并且元朝立国的九十多年间,开科考试只进行了四次,导致许多读书人没有晋升渠道,所以这些人便开始大量写书、写剧本进行创作,其中就包含批判蒙元朝廷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被排练成戏曲搬上舞台之后,便成为了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为后来民间反抗蒙元做了宣传媒介。

3.维护蒙古贵族,压榨汉人

统一中国后的元朝,为了维持其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便开始推行民族分化隔阂政策,实行“四等人制”。第一等级是蒙古人;第二等级的是以西域人为主的色目人;第三等级是居住在金朝境内的汉族、女真族等;第四等人则是原南宋境内的人民。由于蒙古人属于统治阶层,所以可以享受一切特权,蒙古贵族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等。

对于汉族士人来说,元朝为了防止官员中拥入大批量的汉族精英,所以从中央到地方握有实权的皆为蒙古人和色目人,而汉人仅能作为地方官员的副手或者偏远地区的官员元仁宗时期虽然恢复了一次开科考试,但是依然根据人种来招录名额。

而对待汉族工农,由于蒙古贵族生活愈发的奢靡腐败,所以元朝统治者开始变本加厉的以各种明目对汉人进行横征暴敛,因此导致民族压迫愈加严重民怨四起,最终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蒙古人虽然用铁蹄踏进了中原大地,统一了中国,但是由于其执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导致汉人像奴隶一样生活在蒙古人的脚下,所以元朝的灭亡,虽然汉化不彻底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民族压迫和剥削才是元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纵观北魏和蒙元的汉化改革,北魏改革可以说比较彻底,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彻底,致使北魏灭亡之后鲜卑民族便消失在历史里;而蒙元在汉化的过程中左右摇摆,使得蒙古文化得以保留,但同时也因此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山变更法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山变更法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仪征法人变更,仪征法人变更公告
上一篇 2025-01-15 12:31:06
安远法人变更,法人变更所需材料
下一篇 2025-01-15 15:4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