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翰林法人代表,大清翰林法人代表是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清翰林法人代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清翰林法人代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翰林学士是几品官?

翰林在不同朝代的品级不同。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无秩品。宋神宗年间,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为正式官员,为正三品官员。明朝时期,翰林学士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实权已相当于丞相。翰林在清朝为从二品官员。

大清翰林法人代表,大清翰林法人代表是谁

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吴元年(公元1363年)五月,初置翰林国史院,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名翰林院。洪武二年,置学士承旨,正三品,改学士为从三品,并增设待制(从五品),应奉(正七品),典籍(从八品)等官。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增设检阅(从九品)。洪武十四年,降翰林学士为正五品,并革除学士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等

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其加知制诰衔者即等于暂代中书舍人,因之,充学士者经中书舍人,往往即能升任宰相。

扩展资料

翰林学士(Bachelor Academy)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

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

前清翰林是什么

清朝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属于从二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

翰林院是为国家储才机关,所以在雍正八年晋掌院学士为从二品。乾隆元年以后,都以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特简掌院学士一职,乾隆五十八年更是规定掌院学士不再兼礼部侍郎衔。所以,翰林院自雍、乾以后,就成为重要的国家机关了。

清朝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的区别?

答:清代内阁中的中书科设置中书舍人一职,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案工作。一般为从七品官。

翰林学士是皇帝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奉命草诏,宣告重大事件之文稿,有内相之称。清代翰林学士暂经中书舍人往往能拜相,地位远比中书舍人要高。

清朝为什么将广州天字码头赐封给韶关翁源县翰林学士李林?

韶关乳源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人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出了很多名人,而清朝的李林就是其中之一。李林自幼天资聪慧,十四岁就中得秀才,随后进入京城会试获得会元第一,随后通过殿试复试等考验被选入庶常馆深造。过了很多年44岁的李林由于其优秀的成绩被授为侍讲学士,专门为皇帝讲解经书,其才能在群臣中数一数二,而且围观刚正不阿,拒绝贿赂,深受皇帝信赖,因此还被指派为当时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的导师。

不过后来李林因为触犯了教规,只能告老还乡。后来康熙帝驾崩,雍正上位随机急召李林回京城复命,于是得到诏令的李林马上李林随即坐船前往广州,这时却因为码头的船太多阻塞而无法上岸,错过了前往京城的限期最后只能返回翁源。当雍正帝得知这件事情后,于是就将广州这个码头赐名为天赐码头同时封给李林家,让其管辖,为的就是让李林以后的交通出行更加方便,表明了雍正帝对李林的信任和关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清翰林法人代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清翰林法人代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证,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证明怎么写
上一篇 2025-03-26 21:06:09
饭店法人代表怎么取消,饭店法人代表怎么取消授权
下一篇 2025-03-27 03:45:08

相关推荐